▍古巴是有人在地平線後方彈奏的一架鋼琴。—— Eliseo Alberto 《蝸牛海灘,一隻孟加拉虎》
⠀
⠀
我喜歡黃崇凱在〈閃回〉裡對於 Pedro Pablo Olivia 的大量藝術書寫,藉由〈大停電〉〈大避難所〉的畫面敘事,補足了故事中,藝術家杜維耶的個人史,令他「想起在聖塔克拉拉、千里達、哈瓦那每一個住過的房間」。
⠀
⠀
或許因為〈過度開發的回憶〉的主角元元跟我一樣是摩羯座,這篇也使我共鳴很深。元元玩交友軟體,結識了大她八歲的前男友。前男友曾跟她提到的,我們在電影裡見識過的活屍、知道異形和邪惡外星人怎麼對付、覺醒的人工智慧可能做出什麼事 ——
⠀
⠀
❝ 「可是我們完全不知道,很多人一起轉移到地球另一個地方,該怎麼繼續生活。尤其在現在這種特殊狀況,我們依然得事事看大國臉色,妳說以前的人怎麼知道國民黨的戒嚴會整整持續三十八年?我真的不知道。」
⠀
⠀
如何對抗大國的威脅、如何忍住戒嚴 —— 這是電影裡沒有教的事情。
⠀
⠀
如果想知道台灣文學史,那乾脆讀論文就好了,為什麼非要讀《文藝春秋》?現在,「如果只是想知道古巴跟台灣的政治定位,為什麼非要讀《新寶島》」的聲音再次湧現。然而,好的小說不是歷史課本,黃崇凱的小說尤其如此,更像是歷史老師課堂上開了一個有點正經的玩笑。
⠀
⠀
閱讀小說,並不是在鑽研學問,更像是去收集,這些形而上的歷史、政治,真正發生在一個人、一群人身上時,呈現怎麼樣的風景。
⠀
⠀
每個巨大的歷史,都是無數個人史的編織,那絕非課本上劃一槓年代線就能標記的,《新寶島》抽絲剝繭,以細膩的,如彈奏弦樂般的手勢,讓我們目睹了,這些「比個人史更少、卻比歷史更多」的切面。
⠀
⠀
閱讀全文 ➤➤ https://bit.ly/36kQ10J
⠀
⠀
《新寶島》裡沒有掐得死死的立場。黃崇凱設計的劇中劇最能聯繫這一點。小說裡安插了名為〈新大陸〉的系列章節(包括〈中國夢〉、〈《新大陸》的同床異夢〉、〈讀書會〉三篇)。
⠀
⠀
讀完後恍悟,原來這個系列章節描述的是「台灣與古巴發生交換」的時空下,有位作家(其名黃崇凱)以此為發想,創作了一篇名為《新大陸》的小說作品。
⠀
⠀
原來還有這種玩法。
⠀
⠀
黃崇凱本人也確實在小說發行之前,舉行了「封測」。先讓部份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他的小說,甚至在臉書貼文下附註了句「紙本稿件在該場封測結束後將全部回收銷毀,之後請參與讀者至封測書店領取正式出版小說」,不禁讓人浮想聯翩。
⠀
⠀
名為〈新大陸〉的系列篇章,究竟是在封測前、抑或者是封測後放入小說裡的?
⠀
⠀
若是前者,那麼,參與封測的讀者在讀到這個篇章時是否產生「 3D 沉浸式文學現場」的快感?若是後者,當時封測的討論是否也輕輕撼動了〈讀書會〉這篇小說的細節?
⠀
⠀
或許這個問題就如同小說裡〈讀書會〉一文的尾聲,吳老師反問學生,關於這篇作品,你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?
⠀
⠀
⠀
▍BIOS選書|黃崇凱《新寶島》:島的後方是海,那小說的後方是什麼? ➤➤ https://bit.ly/36kQ10J
⠀
▍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#傘開計劃 —— 三款設計傘,手刀收藏 ➤➤ https://bit.ly/3whPLdH
⠀
#黃崇凱|#新寶島|#文藝春秋|#春山出版|#BIOS選書